2008年7月,在广东省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简称“省侨商会”)、广东国际华商会和广州市侨商会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眸之华商风云盛典”上,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居乐”)荣获“经济贡献奖”。这一殊荣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 凭借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杰出的经营策略,雅居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优势,积淀了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成为中国领先的房地产品牌。目前,其房地产项目分布于中山、广州、上海、南京、成都、重庆、西安、海南、沈阳等全国二十多个城市。 从家私业到房地产业 雅居乐地产是省侨商会的理事单位,是崛起于珠江三角洲的香港上市企业。它是由陈氏兄弟掌控,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广泛涉足物业服务、装修服务、酒店服务等多个领域,品牌知名度享誉全国,是为数不多的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和恒生流通综合指数及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成份股的房地产企业之一。 创业之初,雅居乐下属的中山市时兴装饰有限公司前身——新艺家私厂,就是陈氏五兄弟事业舞台的发源地,从最初专做夹板生意,到专营红木家具,陈氏五兄弟伴随着新艺慢慢成长。那年由于厂址的搬迁,陈氏兄弟索性将厂名更改为“时代家私厂”,并将创业的激情和冲天的干劲倾覆于“时代”的每个角落。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陈氏五兄弟携手“时代”合力发展。大哥陈卓雄自学成为油漆专家,精通生产,主管生产一线;二哥陈卓喜遇事冷静细致,总管财务、资金运作等方面的工作;三哥陈卓林喜欢开拓,善于挖掘人才,主掌管理;老四陈卓南总管商场;老五陈卓贤则善于交际、谈判,主抓业务。随着管理逐步完善,五兄弟的家私事业在1990年发展到了巅峰! 正当家私业遍地开花、全国家私行业发展处于热潮时,陈氏兄弟意识到,大批“后来人”跟风家具生意,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低门槛的家私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给时代家私厂带来竞争风险,于是出人意料地作出了淡出家具行业的决定。而正如意料中的家私行业在1998年出现不景气,“时代”因此转战装饰业。而在此之前,经反复权衡之下,由陈卓林带头,首先转入了当时还很“青涩”的房地产市场。 以地理优势发展港澳市场 1992年,中山市雅居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作为“雅居乐实业开发总公司”的属下机构之一,主要发展房地产业务。陈氏兄弟在房地产行业第一次小试牛刀即一炮走红,位处中山市三乡镇文昌路西段第二工业区内的上洋新村开盘后,在当地收到了良好的市场效果。然而,新项目的发售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1992年-1993年,雅居乐在三乡开始推出第二个重点项目“雅居乐花园”第1-3期7层小高层。由于定位限于内地市场,缺乏新颖的特色建筑风格,首次遭受冷遇。为此,陈卓林主席夫妇和其他董事开始认真反思销售思路,鉴于当时内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大多数人还没有自购商住房的习惯;而香港当地的楼价、地价经炒卖一路飙升,房价渐渐远离了居民的购买力,结合三乡远内地而近港澳的地理优势,企业将销售对象锁定为需求更旺盛的港澳居民。为此,从第3期开始,“雅居乐花园”的房子开始引入了诸多国外住宅理念,如小高层和别墅、“一开四别墅”和欧陆风格的独立别墅,对港澳发售,再次赢得了良好口碑。雅居乐从这次房地产的销售中已清楚地意识到,除了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及严格的工程质量把关之外,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个性鲜明的新型建筑设计风格的巧妙结合是不可或缺的。
把握机遇进军城区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国务院出台第23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全国城镇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终止存在了40多年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全面推行住房分配市场化。如何把握这一机遇?雅居乐董事局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首先是走出三乡,进军中山城区;其次,应改革开放后沿海经济迅速崛起的形势,开始探索客户的多层次需求,尝试投资于高层次的新产品高尔夫房地产;第三是于同年,雅居乐将早期经营的餐饮、商场转手他人,开始轻装上阵,专营房地产,走上了专业化房地产经营的道路。 雅居乐首进中山的第一个项目雍景园就开创了中山高尚人居神话。该项目有闻名国内外的设计公司、施工单位加盟,其楼盘的设计理念、风格、施工质量、现场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也使企业在2001年荣获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国家小康住宅示范小区”奖杯和国家AAA级商品住宅性能认定证书两个国家级荣誉,从此雅居乐品牌闻名整个中山,并得到了当年中山市唯一一个高尔夫球场经营牌照。1999年6月,雅居乐顺水推舟,在中山郊区的长江水库附近大胆推出凯茵豪园项目,200多幢花园洋房和半山别墅依山傍水,3000亩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再次证实了企业务实稳健与强大操盘能力。
征战华南成功上市 从三乡到中山,雅居乐开启了成功的第一道门,也奠定了打响华南的坚实基础。2000年-2003年,雅居乐秉承“全力进取、精益求精”的务实态度,采取“农村包围城市作战原则”,在广州周边,相继对南村、南湖、南海、花都四个项目进行开发。尽管各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雅居乐以“精、准、快”的操盘方式,在华南地区不被看好的城郊地带,建造了一个个成为城市焦点的明星楼盘,实现了“三南一花”的全面告捷。 2005年12月15日,雅居乐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上市令其快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通过融资,为集团成功筹集到过百亿元的资金,用于增购土地储备,壮大规模,加快发展步伐,成为全国领军的房地产集团。 在管理上,经历了专业融资及上市规例的洗礼后,雅居乐的经营透明度、管理层分工,以及企业的运作规范化、人才理念等方面提升了一个高度。应公司跨省、跨区的发展需要,“集团+区域+项目”三层管理架构在逐步完善中调整到位,实现资源集约、管理提速。 在扩充土地储备上,2006年,雅居乐凭借上市的契机,顺利实施集团发展战略,在南京、河源、成都、西安、海南、上海、重庆、沈阳等地开发新项目,如今,雅居乐拥有土地储备2455万平方米,可开发45个项目,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粤东地区、长江三角洲、华西地区、海南省及东北地区的22个大中城市。陈卓林表示,以每年项目开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计算,土地储备足够未来6至8年发展所需。
屡获殊荣不忘社会责任 在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雅居乐屡获世界和国家级各种殊荣,如“全球人居环境示范社区综合大奖”、“中国房地产TOP10强第四名”、“中国房地产品牌企业”、“国家小康住宅示范小区”、“2008中国社会责任特别大奖”、“最具融资能力开发商”、“资本中国杰出房地产及物业管理集团奖”、“大中国区最具领导力公司第五名”等。 在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雅居乐不忘肩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在环境保护、支教助学、扶贫救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在广州、中山、佛山、南海、河源、南京、成都以及西安等陆续开展了“雅居乐生态环境保护日”活动,组织3000余名员工参加植树、清洁城市等活动,为生态环境保护出力;同年,雅居乐在全国高校启动奖(助)学计划,携手重点高校奖优助学,分别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十所重点高校设立了“雅居乐地产奖(助)学金”;2008年1月,雅居乐向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成立“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雅居乐’中华文化传承工程专项基金”;2008年2月,雅居乐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雪灾地区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专款专用于灾后重建;2008年,当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雅居乐先后3次向灾区捐款,总计1.5亿港元、500万元人民币善款协助灾区进行重建工作,特别是当地学校的重建工作……可以看出,雅居乐不仅致力于为人们建设美好家园,还力求将温暖和幸福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塑造和改善良好的社会环境。(范裕平) |
(责任编辑:hzocc) |